教育對於統獨傾向的作用
Volume:
2
Number:
1
Published date:
十二月, 1997
Abstract:
般人與過去研究都強調,國家推動之各種教育與教育行政,是形塑同質的國家認同的重要機制。臺灣過去有威權式、由上而下的民族教育,但是仍然産生了不同的認同對立,並反映在統獨立場的差異上。本文探討教育程度的商低,和統獨意識、統獨立場的關係爲何?本文提出兩項假説,一爲「直線假説」: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內部越趨於一致,也越可能傾向「以後統一」;另一爲「折線假説」:假定嚙教育程度達到大學程度之後,內部歧異越大,傾向「以後獨立」的人會更多。本文利用經驗調查資料分析,發現教育程度有三種作用:1) 門檻效果:以國/初中程度爲分界,在此之前,人們對於統獨問題比較疏離,常無法認識或回答。2) 同質效果:當控制族籍、分類意識、政黨意識、年齡之後,教育程度的淨作用,如同「直線假説」,有將不同人口同質化之積極作用。3) 異質效果:透過「互動項作用」,臺灣閩南人和外省人、中國人分類意識和臺灣人分類意識,新黨和民進黨傾向的人士,他們彼此之間的統獨差異情形,會因爲教育程度上升而更加擴大。本文亦指出,相較於其他變數,教育程度的整體解釋作用,雖然顯著但並不大。結論是,國家教育並不等於政治社會化的全部來踴,教育程度的作用,在不同背景的人士身上,可能産生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