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文化:柬埔社布農人的例子

Volume: 

3

Number: 

1

Published date: 

December, 1998

Authors: 

黃應貴

Abstract: 

社會秩序如何可能?由東埔社布農人的例子,我們發現在日本殖民政府實施「綏撫孤立」的統制政策下,當地布農仁德以有效運用 mabeedasan (大家都同意)的原則來推舉他們的 Lisigadan lus-an 及 Lavian ,以維持其原有的政治社會秩序。並使個人能以 isipawuvaif 、 isipasaif 、 及 ishono 三種不同的交換方式來獲得三種不同性質的權力。其中,除了第一種依個人 honido 力量而來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直接競爭而有類似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功利主義之權力觀念外,第二種由 hanido 的共享而來的權力觀念,則是該社會 最主要的支配性權力,其與第三種基於 hanido 的模仿而為東南亞土著社會常看到的權力,共同構成東埔社布農人社會的特色。這點,更因這些權力性質的意義必須由布農人的人觀及其背後的 hanido 觀念來瞭解而更加凸顯。但也在日本政府的統治之下,當地布農人也逐漸浮現 seizin 或「政治」的概念,以指涉其與外在政府間的事物。而國民政府在戰後至今的統治過程,除了經由地方自治行政體系之正式與非正式組織的建立來建構新政治秩序外,更依賴蕡本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來建立新經濟秩序,以及由新的分類概念的發展來建立新文化秩序。而這些秩序及其背後不同性質權力的建立,也都有賴漢移民、基督長老教會等國家以外的 agencies 之活動來建構。這些新秩序的建立也更確立當地人「政治是指與政府有關之事」的概念,並清楚區辨出當地原有的政治社會秩序與外來的政治秩序之別。他們更將(各級)政府視為如同傳統具有強有力 hanido 力量的優勢者,而認為他們有照顧弱者之義務。就如同他們所認同的公民社會是以多元社會所強調分辨不同能力的群體而給予不同的保障,才能達到公民社會所強調的平等一樣,這些獨特的看法均來自他們原有的人觀。由此可見,當地文化 塑造他們對於社會秩序及外來政治概念的看法,並影響了他們的反應方式。這研究正呈現當代政治人類學文化研究新趨勢的特點。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