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人權政治:探討國家政體如何影響其在聯合國普遍定期審議制度中的批判趨向

本文探討國家的政體屬性如何影響其對相對國家間人權議題的評斷與批判。本文共同作者認為,在聯合國普遍定期審議制度下(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兩個民主國家由於制度相似且理念接近,通常對彼此的人權審議較為寬容,並且比較願意接受對方的人權改善建議。相對的,如果是兩個非民主國家,為要慮及國內政治的穩定,而會避免對另一非民主國家作出強烈指責。換言之,兩個相似政體中的審查國對被審查國的人權建議較為寬鬆,且被審查國較可能接受建議;反之,若審查國與被審查國非屬相似政體,由於群內群外認知的影響,審查國所作出之人權建議,將較為嚴厲且不易為被審查國所接受。本文嘗試指出,國家間政體相似與否係影響彼此人權議題互動的一個關鍵因素。

人權、國家主權與團合主義人道干預論

1990 年代以降的地區衝突、內戰或種族矛盾引發多起人道危機,其間出現的大規模集體屠殺與種族清洗踐踏了人權,造成了難以彌補的人道慘況,使得無數無辜生命因此消失,更殃及國際和平與安全。對於各種人道危機,是否應該進行干預的問題,引起不同論者之間的許多爭議,我們的焦點放在團合主義者如何回應這些爭議之上,文中探討人道干預道德及法律權利/本分,以及用權利/本分為框架的理論之限制。

從言論自由邁向傳播權

本文嘗試從權利的立論基礎出發,對於人的傳播權利提出新主張。首先,本文將探討言論自由的發展與不足:針對言論自由,其內涵除了眾所皆知的言論自由之外,還有接近使用媒體權與接收訊息權等都已陸續獲得推演,可見言論自由本身即是一個發展中的、內涵豐富的權利體系;儘管如此,言論自由仍有其理論上的不足之處,值得關注。其次,回顧權利的立論基礎,檢視德性權利、自然權利與第三代權利以來的主要發展,探究權利概念與立論基礎的歷史進展。再其次,針對傳播權進行分析,檢視傳播權的興起脈絡,並援引社群主義作為提出權利的立論根據。最後總結全文。此一論述恰與當前聯合國對於發展權與傳播權的強調相互呼應,因為唯有透過哲理思辯並將傳播權納為基本人權,個人與社會才能獲得健全的發展。特別是當此政經力量高度扭曲傳播領域之時,提倡傳播權正可提供世人一項足以對抗的有效利器。

Subscribe to RSS - 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