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價值

來臺陸生的政治態度與臺灣主權接受程度

因兩岸關係核心問題在主權爭議,故本文以在臺短期研修的大陸學生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法分析政治態度對臺灣主權接受程度之影響。本研究發現:來臺陸生對臺灣主權之接受程度整體偏低,平均值僅1.63。影響陸生臺灣主權接受程度的因素中,以對臺灣政府喜愛程度、外在政治效能感與政治信任感最為重要。根據本文研究發現,為維護臺灣主權,就不該拒絕陸生來臺就學,反而應該招收更多陸生。不過,應有相關配套措施,以提升其對臺灣政府的喜好程度、降低其外在政治效能感及對中國大陸政府的政治信任感。

台灣民眾的政治信任差異:政治人物、政府與民主體制三個面向的觀察

本文討論的是台灣民眾在不同面向的政治信任差異。政治信任差異指的是民眾對代表不同政黨的政治人物,或對分立政府下的行政與立法部門產生明顯信任態度上的落差。政治信任差異的出現,雖然是民主國家中的常態,但顯著的政治信任差異的存在,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民主化後國家認同議題成為台灣政黨政治競爭的主軸,這個議題的激化導致了民眾傾向信任代表自身群體的政治行為者,但卻不容易信任代表對立群體的政治行為者,這樣就產生了對政治行為者的政治信任差異。這樣的信任差異會進一步影響民眾對政府與民主政體的信任,因為一方面政府是由政治人物以及政黨所組織的,所以對不同黨政治人物的信任會影響到對政府的信任;他方面誰執政也會進一步影響到選民對民主體制的評估,甚至對民主價值的支持,因為反對黨的選民希望政府的權力受到限制,但執政黨的選民卻不會這麼希望。此外研究也發現統獨議題強度越高的民眾,越表現出對政治人物以及對政府部門的政治信任差異。在實證的研究上,本文透過1998第四屆立委訪問調查資料以及2003 TEDS 調查資料,來支持理論的預測。

民主深化或政黨競爭?初探台灣2004年公民投票參與

過去在解釋投票參與時,經常將投不投票視為利益的取捨以及責任的驅使,亦即假設選民參與投票是為了極大化其利益。而在2004年舉行的全國性公民投票,雖然是直接民主的實踐,卻籠罩在強烈的政黨之爭下,使得領不領公民票成為選舉的焦點之一。針對影響公民投票領票的因素,有必要從心理層面的角度加以探討。由於過去對於公民投票參與的經驗研究並不多見,而以往的文獻發現,台灣民眾的政黨認同、國家認同與民主價值之間的相互作用甚深。因此,我們嘗試透過路徑分析模型分析民眾對公民投票此一程序的認知、民主價值、政治功效感、政治信任感、政黨認同、統獨立場等因素對於公民投票行為的影響。我們初步的發現是,對於公民投票本身的評估具有相當明顯的影響,但是民主價值對於公民投票的影響力並不如預期明顯。認為自己可以影響政治的政治效能感以及對於政治體系的信任感亦不具有顯著影響,而政黨認同及統獨立場對於以上的態度及投票均具有高度的影響力。雖然公民投票本身的評估具有影響,但是此次的公民投票仍然具有相當的政黨色彩,因此民主深化並未完全實現。

Subscribe to RSS - 民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