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r Issue

顯示第 1 筆至第 5 筆,總共 5 筆

第 23 卷・第 2 期
發行於 十二月, 2019

國際關係的權力平衡機制,本身充滿概念定義模糊與高度的理論化缺陷。國際社會的霸權起伏,彰顯權力平衡機制失靈(failure of balance of power mechanism)的獨特現象,霸權更迭的論點,更構成權力平衡機制重複失靈的理論挑戰。本文首先回顧國際關係研究對權力平衡理論的質疑,擬超越美歐國際關係理論的思維窠臼,重新認識權力平衡機制的運作動因與面貌。其次省察東亞戰國時期合縱連橫實踐,以及出現一統帝國的客觀事實,探索權力平衡機制失靈的現象。本文結論以為,國際體系存在權力平衡機制啟動失靈與權力平衡機制修正失靈;探究權力平衡失靈,可以提升吾人對於目前國際體系權力轉換的理解與認識。

陳欣之

關於政治極化的討論,過去文獻從兩個取向進行分析,一是以民眾在意識型態或議題立場上的距離分布來測量,另一種則是從民眾對於政黨的情感反應來檢視。但不論是從哪一種取向來分析,政治極化對於民主政治運作的影響,都存在正反不同的論述。本文以台灣政治運作為背景,認為民眾的政治極化存在於情感上的黨性對立,而這種黨性極化恐會對台灣民主政治的實務運作產生負面評價,甚至動搖民眾的民主信念。為此,本文利用民意調查的方式,從社會認同理論出發,以社會距離的概念測量民眾的黨性極化,並檢測黨性極化是否對民主運作評價及民主信念產生負面影響。研究發現,以社會距離測量黨性極化具備信度與效度,且多數國民黨及民進黨認同者確實存在情感上的黨性極化,尤其,國民黨認同者的極化程度明顯高於民進黨認同者。此外,民眾的黨性極化雖然會對民主政治的運作評價存在負面影響,所幸並不會動搖民眾心中的民主信念,這對台灣民主政治的運作雖是正向訊息,但為求民主政治運作順暢,也應避免情感上黨性極化的持續升高。

蕭怡靖

台灣新一波國土計畫相關法案於 2015 年通過,為觀察環境相關的立法決策,本研究針對國會議程設定,以提案連署網絡為對象,分析立委參與的影響因素。著眼國土計畫法案的政策特性,本文結合網絡「行動者-關係」效應,從利益、政黨、認知與網絡結構等面向提出分析與解釋。研究發現,相較於公共利益召喚,基於地方利益所整合的共識更能驅策立委集體行動。遺憾的是,在提案連署網絡中跨黨結盟並未能成形,只有黨內合作主導提案支持關係。不過,本文分析證實提案人確實擁有較周延的調適認知,委員會資深制度已能確保專業影響力,網絡中的互惠與開放結構也頗為顯著,這些都有利於驅動國土計畫法案的議程設定。以上已深化吾人對國土計畫立法決策的瞭解,可做為未來實務與研究的參考。

陳世榮

中國於改革開放後的迅速成長,使得中國的國際角色漸漸由受援國轉變為援助國,而中國大陸在能源上的缺口,以及非傳統的援助方式,引起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援助動機的質疑。有鑑於中國對於能源需求孔急,以及對於石油價格的敏感度高,本文利用「全球中國官方資助資料庫」(AidData's Global Chinese Official Finance Dataset 2000-2014, Version 1.0)所建立的縱橫斷面資料(time-series and cross-section data),檢驗兩個假設:第一,非洲的石油生產與中國對非援助有正面的影響;第二,石油價格與中國對非援助呈現正相關?作者以「二元勝算對數模型」(binary logit model)以及「隨機效應模型」(random-effect model)檢驗2000~2014年中國對 54 個非洲國家的援助,統計結果證實了本文的兩個假設。另外,雖然中國援助的金額與石油具有密切關係,但是中國給予非洲國家援助的金額,同樣地考慮當地的經濟情況,給予較為貧窮的國家更多的金援,而統計上,中國也沒有傾向給予威權國家更多的援助。

平思寧

The concept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theory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aradigms is full of theoretical defaults in terms of the concept's definition. The hegemonic tran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xhibits the phenomenon of the failur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mechanism. The power shifting arguments also constitute theoretical challenges of continuous failure to the Balance of Power mechanism. After reviewing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Balance of Power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first go beyond the Euro-American conceptual constraints that have haunted IR studies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and the images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mechanism based on a different approach. It furthermor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henomenon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failure after observing the formation of alliances in China's Warring States Era and the fact that the Chinese empire had been repeatedly founded in the East Asia reg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stating that there has been both an ignition failure as well as an adjustment failure in relation to the Balance of Power mechanism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Further exploring this Balance of Power failure will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hifting of international power.

李民柱, 崔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