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

偏鄉社群共善的建構條件:柬埔寨村落居民對生態環境危機的回應分析

本研究基於社群主義的觀點,透過柬埔寨兩處偏鄉村落的深度訪談、田野觀察,再輔以文件資料分析,檢視偏鄉公民社會的樣態,並從兩村異同處,剖析阻礙共善建構的因素,藉此了解何以在社群主義價值普及的社會裡,村民面對威脅生計的生態環境危機無法觸發共善行動。研究結果顯示,兩村面對環境危機之所以皆無積極作為,原因在於低教育水準與低所得使村民低估自己參與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能性,以及赤柬時期對整體社會帶來的集體創傷尚未修復,導致人際信任程度仍不足以支撐成本較高且回饋不確定的共善行動。而從兩村在社群意識上的差異比較,則可看出所得水準、村落型態、與非政府組織提供協助的類型,是導致差異的主要原因。

共同體的理念:一個思想史之考察

本文檢視西洋政治思想史中關於「共同體」理念的發展追程。由古典公民共和主義的政治共同體理論(强調政治生活中共善、公民自治、以及德行的重要性)始,及此典範瓦解後近代思想關於共同體的三個重構企圖——國家、市民社會、以及民族。現代國家之特色乃是中立於社會衡突之外,由於强調主權與法律遂漸成爲近代最重要的统治組織。市民社會傳統則追尋自我組織的社會之可能性,而建構出市場與公共領域成爲近代自由主義之二大支柱。民族理念與浪漫主義密切相關,追尋共同的屬性、情感與有機連繁以對抗近代社會之異化。結論指出當代自由主義、社群主義以及多元文論諸多爭辯議題其實是源於不同的共同體理想,吾人若欲建構共同體理論必須分辨不同典範之內在邏輯方能產生有意義的理論進展。

訂閱 RSS - 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