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獨議題

台灣民眾對左右意識型態的認知:以統獨議題取代左右意識型態檢測台灣的政黨極化

Dalton(2008)利用左右意識型態光譜建構「政黨極化指數」(party polarization index),有效偵測出一國政黨體系的實質運作與影響。但以該指數測量台灣政黨體系的運作時,卻發現台灣的政黨極化程度相對「穩定趨中」(stable and modest),與台灣藍綠政黨衝突對立的政治現況格格不入。之所以如此,主要在於左右意識型態雖是歐美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政治分歧,但甚少在台灣的政治氛圍中出現,台灣藍綠政黨的分歧主要存在於兩岸統獨議題。因此,本研究利用認知訪談及調查資料,分析台灣民眾對左右派的認知,並調整 Dalton 的政黨極化指數,以統獨議題取代左右意識型態,檢測台灣的政黨極化程度。

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的台灣民眾確實不知道,甚至誤解左右派的意涵,以致 Dalton 的政黨極化指數無法真實反應台灣政黨競爭的現況,反之,若以統獨議題取代左右意識型態,則可適切反應出台灣政黨競爭的實際樣貌。這意味著在進行跨國比較分析時,除了追求指數建構的一致性外,仍須兼顧不同國家的實際政治氛圍,讓指數在適用上更具彈性及測量效度。

政黨競爭與台灣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間的聯結

本文重新探索族群認同、國家認同與政黨認同,並思考兩個主要的問題:一、何以自李登輝主政時期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開始有劇烈變化?二、何以多數民眾在族群上認同台灣人並於統獨上傾向維持現狀的情形下,政黨間在選舉競爭時卻產生激烈的衝突?為回答上述問題,筆者同時從政治社會學理論與歷史的角度出發,認為在政治人物以極大化個人政治利益為目標的操作下,國家認同問題與族群問題並非如以往學者所假設的呈現高度相關,而是在政黨競爭下藉由政黨認同而形成的間接聯結。筆者進一步從政治競爭的角度出發,認為由於政黨以勝選為前提而調整意識型態並運用負面競選策略,使得社會上的族群與國家認同雖然一片和諧,但是在政治競爭層面上卻造成衝突。我們利用結構方程式模型結合調查研究資料驗證上述假設。分析結果發現在控制政黨認同下,國家認同與族群認同間因果關係並不顯著。進一步將三項認同的延續性納入考量後,我們發現選民統獨立場僅與其認同泛綠與否間具有因果關係,而族群立場僅與其認同泛藍與否間具有因果關係。

打破維持現狀的迷思:台灣民眾統獨抉擇中理念與務實的兩難

本研究主要聚焦者,在針對目前最廣為接受的「統獨偏好六分類測量」中,每每超過六成民眾所偏好的「維持現狀」選項。作者試圖納入吳乃德所發展的「現實條件」,就傾向「維持現狀」者進行分解,析離其中「務實考量」的成份,根據其終極價值,建構一個基於「純粹理念」的統獨度量,並據此觀察台灣民眾的立場分佈。根據作者看法,統獨抉擇的分歧不只在趨統、趨獨的方向立場上,同時也反映為是否具有「務實轉圜」的強度層面。基於上述認識,作者進一步探討不同身份特徵的台灣民眾,各基於何種考量,捨棄其統獨理念,轉趨於務實選項?基於上述目的,本文分為下列五個部分。接續的第二節,將探討「統獨抉擇」的本質以及統獨度量的爭議。第三節將介紹本文邏輯,並據此發展出一個純粹基於「理念」的度量架構,再根據新度量來觀察台灣民眾「統獨理念」的分佈。緊隨其後的第四節,則將進一步分析台灣民眾傾向務實的緣由,並據此提出「戰爭風險」與「磨合成本」兩類考量,並各就台灣不同身份特徵的民眾,分析其轉趨務實選項的可能。最後的結論中,作者除總括本研究發現外,並期待學界針對「理念」與「務實」兩者的結構與動態進行研究,藉由其變化軌跡,蠡測兩岸的未來。

訂閱 RSS - 統獨議題